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项目展示 >草原保护

玛曲呐喊 ——玛曲生态旅游体验分享

发布日期:2015-12-18 11:12:50  点击量:6848   信息来源:原创

玛曲的呐喊

————玛曲生态旅游体验分享

文   裴琰明

大家好,我是绿驼铃工作人员裴琰明,我想给大家分享一下关于今天早上“社区参与式生态旅游的感受,可以说我是对社区参与式生态旅游情有独钟但很少体验过,记得还是几年前到农庄体验过果实采摘活动,以后就很少体验类似活动了。这是我第二次来到玛曲,第一次来时20125月,只是在县城开展活动,没有真正去过牧民家里,吃住都是根据汉族的习惯,也没有更多的印象了。这次来玛曲,也是我第一次来到了藏区牧民家里,深入体验牧民的生活和传统文化。作为在本社区推广开展“参与式生态旅游”的组织机构甘肃省绿驼铃环境发展中心,在接下来的一年中会协助带动阿万仓乡道加尔社的牧民朋友们在本社区开展生态旅游活动。作为绿驼铃工作人员,我也很荣幸作为本社区第一波“游客”体验藏区牧民朋友们的生活。

昨天晚上睡觉之前,我们团队达成一致,要在第二天早上去捡牛粪、背水,为了“随大流”和避免被说“矫情”,想也没有想就同意了,当时想着:有啥可怕的,你们可以做的我都可以,大不了结束后好好洗手。

第二天起床后,我们就开始了本次“社区参与式生态旅行”体验活动,在出发时,看着青藏高原蓝蓝的天和白白的云朵,情不自禁随手拍了几张照片后,想跟着跟大家的脚步走进了牛棚,我是我们这组人中最后进入牛棚的,以至于错过了观赏两三个同事捡牛粪的表情和过程,当然,也错过了给他们捡牛粪的Pose拍照片了。说笑间,就轮到赵中捡牛粪了,看着他嘴里念念有词:什么要和动作配上、腰间要有力量等等之类吹嘘自己有多熟悉这些农活的词、配合着身体的迟钝和不和谐,导致一块牛粪差点甩在自己的头上……。大家嬉笑后,就轮到我了捡牛粪了,接过赵中给我的背篓,长年累月和牛粪打交道的背篓,在青藏高原冬日的阳光照射下,竟然分不清这背篓是什么颜色,甚至连是什么材质的做的也看不出来了。在同事小静的引导下,我明白要捡冻凝固的牛粪以便不被撒在牛棚中的空场地中,反而给牧民增加负担。在捡牛粪之前,我已经做好了思想准备,也看了晚上为牧民播放的青海牧区视频《牛粪》,和玛曲当地一样,视频里面牧民把牛粪当成一种生产原材料,修牛棚、修狗窝、甚至连小孩的木马玩具也是用牛粪做的,和视频播放不一样的是,我们捡牛粪是用铁锹,而视频里面,妇女们捡起一坨坨软软的甚至冒着热气的牛粪,熟练的用手把牛粪捡起来,头也不回却很精准投在后背的背篓里,要不是牛粪被捡起来,我真以为这些牛粪是被晒了很长时间凝固后被捡起来的呢。看来,用铁锹捡牛粪也是牧民对我们的特殊照顾了。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我客观的分析也算是给自己鼓劲:牛粪都是草原上青草的直接转换来的,只是这些草曾经在牛肚子里放了几天后一种物体两种形态而已啊。

“一种物体两种形态,真会自我安慰,没错,接下来的一幕总算验证这句话是自我安慰。捡完牛粪后,大家都纷纷聚在了牛棚边上,观赏着用牛粪做成的牛棚墙,正如昨晚上影片《牛粪》里的场景一样,牧民亲手趁着糊状的牛粪还没被蒸发干,一层层的糊在墙上,用牛粪做原生态的养牛堡垒——牦牛棚,也算是就地取材了。突然赵中提议,咋们也试试用牛粪糊墙吧,说话间,用双手轻轻托起地上的一坨还冒着气的热牛粪,动作轻盈地向牛棚一角走去,生怕稍不留意就会从指缝中溜下来一样。这种轻巧且认真拖着东西的动作,让人浮想在牛肉面馆,顾客接过牛肉面后怕烫到自己的手,转而姿势和动作像小燕子一样轻盈的端到自己的座位上去。把手上一坨完整的牛粪拍在墙上后,赵中拖着满是残留牛粪的手,同时也看了看在不远处拍照的我,然后笑了,是的他笑了,看到这个笑,你甚至联想到当电影里的恐怖片。我不知道要发生什,但我知道要发生什么。直觉告诉我,我必须要跑了,不然他会不会把残留抹我脸上或者噻我嘴里……。在众人的嬉笑狂欢中,他在后面追,我在前面跑,在海拔将近4000米的青藏高原草原上,一般人都会有高原反应,我只是感觉气喘吁吁,呼吸急促,中间几次暂短停息中,我感觉自己咳的肺泡都要破了,最后赵中还是没能追上,可能也是故意保持距离没追上。事后他用”鸬鹚钓鱼“、”兔子虽没被狼追上,但被累死了“等故事来娱乐大众,我也用”宁愿累死牛,不愿翻了车“来自嘲,也透露出对牛粪涂在脸上的一种无名逃避吧!虽然我知道即使赵中抓住我,也不会那么做。

按照原计划,捡牛粪结束后,我们几个则跟着去背水,是的,去背水。听藏族同事说,牧民家里的日常用水都是妇女们自己背回来的,给我们做向导的是一个10岁左右名叫才让南杰的藏族小男孩。他指着远处草原山甸,用一口不流利的汉语说:水就在那山背后。借着他所指的方向,我们看到,清晨的青藏高原,一片片牧场已沐浴在了温暖的阳光下,蔚蓝的天空环抱着洁白的云朵覆盖在广袤的草原上,这时的牦牛已早已离开牛棚,成群结队的悠闲走动着,偶尔回头看看我们这些不速之客,而提前出发的牛,早已经点缀在天边的草原上。在这样的景色里,即使你摄影技术很差,随便一按快门就能形成一副美丽的电脑桌面。大概20分钟后,我们到了一条结了冰的溪水边,按照才让南杰的指引,我们还得往前面走,因为这些水早已经被提前出发的牦牛弄浊了。又过了十分钟左右,我们来到了一个相对比较窄的河床边,同事们找来冰块,用冰块击碎了敷在水上面的冰,然而选择取水的地方太浅,勺子根本舀不上水,只好另选取水点。就这样实验了几次后,最终选择了一块相对较深的地点,即便是这样,勺子每次只能舀五分之一的水,每次往盛水桶倒水的时候,因水少桶深大而传出深邃的倒水声,就像一头老母牛口渴后发出不满的低沉的吼叫声。20分钟以后,我们终于盛满这尊重的像铁一样的盛水桶。盛满后,作为力气活,我们男生主动承担,最后由我和赵中轮着往回背,牛尾巴做的背绳,在承重的水桶负荷下,勒的胳膊和肩膀钻心的痛,每走几分钟我们都要换背一次,当水桶再次压到肩膀的时候,感觉背的不是水,而是一份承诺和责任,一份执着的付出,一次次心与心的真诚的交融。同样作为男生的藏族同事金巴,自始至终也没有开口要承担背水的责任,我们也没有好意思提,他若无其事的和其他女同事一起相跟着,和他往日在办公室、生活中主动承担体力劳动的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后来才知道,在藏区文化传统里,捡牛粪、背水都是女人干的活,成年男人捡牛粪、背水等体力劳动会失去本地区社会地位,也被认为没有出息,难怪早上的捡牛粪活动,金巴也没参加,就连昨天晚上播放的藏区影片《牛粪》中,也没有看到任何成年男性捡牛粪的身影。

作为本社区第一批社区参与式旅游的游客,我感到十分荣幸,加上前不久看完《平凡的世界》中这样写道:一个人精神是否充实,或者说活得有无意义,主要取决于他对劳动的态度。这绝对是一条精辟的理论,在任何时候都不会过时的理论。只有劳动才可能使人在生活中强大。无论什么人,最终还是要那些能用双手创造生活的劳动者。藏族同胞,一个冰霜上的世界、一个一天中随机播放四季的世界。这里生活着一群群普普通通的牧民,他们演绎着一幕幕生老病死、贫穷与富裕、苦难与拼搏的戏剧,而那种待人的真诚、人与人之间的淳朴、那种战胜自我、适应环境的坚强让我敬畏,这是一种精神。

Copyright© 2007-2024 绿驼铃  联系电话:0931-2650202  地址:兰州市七里河区明仁花苑17幢4单元102室    技术支持:金睿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