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日交流总结(企业部分)
发布日期:2010-05-11 06:05:52 点击量:4175 信息来源:原创
甘肃省绿驼铃环境发展中心 赵中
一、访问总结(企业部分)
对日本企业环保政策和措施的参观访问也是此次访日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几天的访问中,“中国青年丰田环境保护奖”获奖者访日交流团一行先后参观考察了丰田汽车公司堤工厂、生物绿化事业部和产业技术纪念馆,新日本制铁株式会社君津制铁所以及东曹公司四日市事务所,与这些企业的管理人员、企业社会责任(CSR)部门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讨论,令访日交流团所有代表感触颇多、受益匪浅。
1、君津制铁所
新日本制铁株式会社(新日铁)成立于1970年,主要以制铁、工程学产业、城市开发、化学、新素材等为主要业务,是生产加工程序先进、能耗低、节能环保、技术领先的世界顶级钢铁公司。君津制铁所位于东京湾海岸,建立于1965年,现有直属员工3400多人,是新日铁公司旗下四大钢铁厂之一,拥有高100米、容积5555立方米的世界第一高炉,年产钢1000万吨,在生产设备、产品质量和产量上都堪称日本一流。1978年,时任国务院副总理邓小平曾到君津制铁所考察,并挥毫题词:“中日友好合作的道路越走越宽广,我们共同努力吧!”
交流团一行在君津制铁所分别参观了世界第一高炉——四号高炉、热轧车间及废旧塑料再生利用部门,在参观中我们看到了君津制铁所在环境保护、节能、资源的再生利用等方面的努力。通过工厂除尘机收集起来的含有铁成分的粉尘等和制铁所产生的铁废料,均作为制铁原料被加以再利用;在炼铁、炼钢过程中产生的废渣作为水泥原料得到有效的利用;工厂排放的余热被回收用作电能源;焦炉等产生的副产品气体作为工厂能源被使用的同时,还作为发电燃料在厂内电站得到充分利用;制铁所使用的工业用水几乎全部在制铁所厂区内循环再利用。
在此值得专门一提的是废旧塑料再生利用。君津制铁所利用其先进的技术和设备,率先在日本建造了废旧塑料再生利用装置,将废塑料压缩成块状后投入焦炉使用,能量转化率高达90%以上,实现废旧塑料的无害化处理。企业在这一过程中,既尽到了社会责任,为当地社区做出了贡献;又获得了环保方面的经济收入,政府给予处理废旧塑料的企业一定的补贴。
2、丰田汽车公司
丰田汽车公司成立于1937年8月28日,是全球最大的汽车制造企业之一,产品涵含从微型轿车到大型卡车的整个范围。它主要的品牌是 Toyota(丰田) 和Lexus(雷克萨斯)。截至2008年丰田汽车公司的销售总量达到897万辆。除了在日本的12个工厂和11个制造子公司外,丰田在全球其它26个国家还拥有总共51家制造公司。另外,丰田公司还经营诸如住宅、信息通讯、生物工程绿化、金融等业务。
此次,访日代表团分别参观了丰田汽车公司堤工厂、生物绿化事业部和产业技术纪念馆。
堤工厂作为中型轿车生产厂,位于丰田公司总部丰田市,成立于1970年,总面积约114万平方米,员工人数6000名,每年产量40万台左右,截至2007年已累计生产1500万辆汽车。堤工厂生产的主要车型有凯美瑞、普锐斯、PREMIO等,其中普锐斯是世界上最早实现批量生产的混合动力汽车,其降低了车辆燃耗和尾气排放。排量为1.5L的普锐斯达到了相当于2.0L传统车型的动力性能;而油耗仅相当于1.0L的传统车型。在人们日益关注环保的今天,普锐斯因革命性地降低了车辆燃耗和尾气排放,其划时代之意义与先进性得到了全世界的高度评价。
在堤工厂,交流团分别参观了普锐斯组装流水线、锅炉车间、污水处理厂、社区生物多样性教育基地和厂区整体环境。令所有成员印象深刻的,除了工厂在生产制造方面的严谨规范、精益求精和创新发展,更有企业在环境保护领域的严格政策和丰硕成果。
全球变暖将给地球和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一系列复杂的影响。为抑制全球变暖、削减CO2排放,堤工厂实施了诸多的举措,并实现了明显的效果。在锅炉车间,我们看到大型锅炉被替换成小型锅炉,用优质清洁燃料——液化天然气取代了原来的石油气,并且改进了热能利用系统,至2007年已比1990年CO2排放量减少了一半,今年的目标是减少131千吨的CO2排放量。除了在减排方面的巨大成果,在节能方面堤工厂也堪称楷模。堤工厂建有全球汽车工厂中具备最大规模的太阳能发电系统,其额定输出功率高达2000KW,可供500个家庭使用。工厂内外绿色和生机随处可见,绿树、草地、花坛、池塘掩映着车间和办公楼。车间外墙都刷上了高科技的光触媒涂料,能实现相当于2000棵树木的净化空气作用。办公大楼和车间楼顶上是一排排整齐的太阳能电池板,一些太阳能电池板甚至被安放在人工草坪之间以增加了发电效能。连工厂的水泥围墙都被绿色树丛围墙所代替,这无愧于丰田公司“森林工厂”的美誉。
堤工厂致力于环境保护的努力还体现在其严格的环境管理。堤工厂率先获得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并在生产过程中执行更为严格的环境标准。我们参观污水处理厂看到了三种环境标准——法律制定的标准、企业自定的标准和实际管理的标准。以污水净化后的排放标准COD(化学需氧量)为例,当地法津规定的标准是21.1g/ml,堤工厂自定的标准是16.9g/ml,而实际生产中管理的标准是13.6 g/ml。可以看出,在堤工厂环境保护工作并不是政府强加给企业的一项任务,而是企业自觉履行的一项社会责任。
堤工厂保护环境的第三部分工作是推动和当地社区的交流。工厂经常性组织员工走出厂区开展植树造林活动,通过地区协议会保证了企业和社区的和谐共处。我们参观的社区生物多样性教育基地就是一个很好的企业和社区和谐共处的例子。社区生物多样性教育基地里建有使用工厂处理过废水的人工池塘和湿地,鱼儿在水中欢快的游动;种植着叶子会散发奇怪气味的植物和城里孩子不容易见到的水稻等农作物;饲养着儿童们喜爱的小甲虫……这里为孩子们提供了接近自然、了解自然的场所,实现了工厂废水的再次利用,增加了社区中的绿色,更是拉近了企业和社区的距离。
丰田汽车公司生物绿化事业部设置有4个室,15个科研组,共有112名员工。生物绿化事业部业务范围包括畜禽粪便处理、建筑物绿化、植树造林、甘薯种植等方面。其研发的家畜粪便处理技术通过生物菌种对粪便进行分解处理,并加工成有机肥,实现了废弃物的无害化处理和循环利用。另外,事业部还开发了城市建筑物墙壁、屋顶绿化等产品,有效的吸收了温室气体,减缓全球变暖。
生物绿化事业部目前正在中国河北省丰宁满族自治县的小坝子乡(距北京中心约180公里)建设“21世纪中国首都圈环境保护示范基地”。该项目由丰田汽车公司和中国科学院、日本地球绿化中心以及河北省林业局共同建设,通过植树造林、科学研究、经济植物引种、新材料新技术应用、农户养殖补助等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环境整治与农民脱贫致富相结合、环保基地建设与科学研究相结合。
3、东曹株式会社四日市事务所
四日市事务所是一家石油化学联合企业,占地1.1平方公里,现有职工635人,其中制造业394人,研究人员83人,管理人员158人。该企业的主要产品有:乙烯,丙烯,石油树脂,PPS树脂等。
四日市事务所于四日市大气污染造成当地大量居民得哮喘病后建造,那时日本政府正在制定更严格的环境政策,公众发起一波波市民运动诉求环境权益。因此,四日市事务所远离居民区填海而建,自建成伊始便执行严格的环境保护标准,以达到对周边环境和居民健康的影响最小化。
二、反思与行动(企业部分)
日本企业如何经历从上世纪70年代以前高污染、高危害生产到目前环保、节能、可再生的转变,日本政府、企业和公众在转变中发挥的作用,这些转变对中国的污染企业和社会有什么启示?
1、 政府的政策和导向
上世纪70年代,日本四日市大气污染受害者与污染企业斗争和要求赔偿时,一些企业答复“我们是按国家环境标准来排放废气,我们是有什么过错?”。最终,日本政府在公众的呼声下,顶住来自一些企业和利益团体的压力,制定了世界最严格的环境标准,颁布了《公害法》等一系列环保法律。
近些年,中国先后颁布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环境信息公开办法》、《水污染防治法(修订)》、《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等法律法规,但相比于日本种类繁多的环保法律法规和近乎苛刻的环保标准,中国在此方面仍有一定的差距。如同世界许多国家环境保护发展中的曲折、反复、艰辛一样,中国的环境保护也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社会各界共同为之长期奋斗。
日本的环境政策中,除了对污染企业的监督和处罚,还有对企业环保节能的促进、推动、奖励和导向。比如丰田汽车公司生产的普瑞斯混合动力汽车,由于其在减少石油能源消耗和汽车尾气排放方面的贡献,日本政府为该种汽车的购买者提供了一定的资金补贴。另外,日本政府向生产塑料的企业收取一定的费用,用来补贴进行废旧塑料回收再利用处理的企业;对企业购买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设备日本政府也提供了一定的补助。
2、 公众的监督和推动
从日本四日市大气污染公害病赔偿和水俣事件中,我们亦能看到公众“自下而上”对这些环境事件从根本上解决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如果没有包括污染受害者、环保人士、医生、律师、记者、学者在内各界人士数十年的调查、取证、呼吁、游说和斗争,就没有我们今天看到的基本没有污染的日本。
三十多年后的今天,我们欣慰的看到环保、节能、开放、透明、包容的日本企业。许多曾经有严重污染的企业敞开了大门,邀请社区居民、学生和环保人士到厂区参观,监督企业的环保和节能措施。一些企业还在社区中建造了生物多样性教育中心,并组织员工走出工厂和社区居民一起开展植树造林、清洁社区。企业和社区之间从敌视、对抗到友善、和谐相处,这同样值得一些目前只考虑利润,而忽视社会责任、忽视与社区关系中国企业借鉴和学习。
日本公众之所以能完成对企业环保监督和推动的任务,也是公众环保意识和知识提升的结果。对中国而言,面向公众环保宣传教育同样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需要政府宣教部门、学校、NGO和媒体的共同参与和推动。
3、 企业的内部动力
随时全球化进程,日本企业更加重视企业社会责任和形象。例如,新日铁和丰田汽车公司都把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写入发展目标和CSR(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中,并融入到企业的经营管理理念和文化中。
丰田汽车公司等跨国企业通过在国外的子公司,将环保理念和措施传播到世界各地。丰田汽车公司在中国投资的子公司建有同丰田日本公司中相同的污水处理设备,丰田中国公司秉承丰国总公司“三个可持续发展”宣言、开展“森林工厂”建设、参与社会公益环保活动,也给中国其他汽车公司树立了榜样。
新日铁与上海宝钢有着30多年的合作历史,为宝钢提供了许多先进的环保技术和设备,其可持续经营、管理理念也影响着宝钢。从而推动宝钢和中国钢铁行业整体大而不强、高附加值产品不多、能源消耗过大等问题的改进。
对中国而言,培养消费者 “绿色消费”理念、树立环保企业典范也非常重要。当消费者在选购产品时,将生产企业的环保得分同产品的质量和价格一样作为挑选的参照,企业才能持续将环保、节能等措施作为其发展的长期动力。
4、 双重标准的遗憾
笔者从互联网上找到以下一组数据:广汽丰田发动机有限公司30万台轿车用汽油发动机项目排放废水COD为396 mg/L(国家环保总局2006年7月公布),是日本法规标准的19倍;BOD为274 mg/L,是日本标准的27倍。虽然广汽丰田以上排放检测数据达到了《水污染物排放限值》(广东省2002年1月1日实施)的三级标准,但距丰田公司在日本的排放标准仍有十分大的差距。丰田总公司环保部人员解释丰田在海外公司的废弃物排放标准以当地的法律政策为依据的基础上提高一些。这可以理解为其认可丰田海内外公司的双重环境标准。
丰田公司在推动环保汽车领域的工作毋庸置疑,令人称赞。一个负责任的世界500强企业在向世界输出产品的同时,也在输出其技术、标准、文化、理念和价值观,她应该成为同行业企业在环保、安全、质量等方面的楷模,这样才是引领世界持续发展的、值得尊敬的、伟大的企业。
几日来在丰田日本工厂的参观,丰田拥有的资金优势、先进的环保技术和严格的环境标准,履行了其企业社会责任,为丰田打造了良好的声誉。中国拥有巨大的汽车消费市场,在中国投资建厂,生产的原材料、人工和运输成本大大降低。但中国的环境保护起步较晚,环保法规还不完善,也较为宽松,一些地方政府为招商引资发展经济又放松了对外资企业环境标准的要求和监管。但这并不意味着丰田公司在中国投资建厂能降低环保投入成本,也绝不是丰田双重环境标准的理由。从法律角度,按所在地的环保标准排放无可厚非,但从环境道德层面来说,无论法律标准严格或宽松,企业都应以最严格的统一标准在全球推行。
笔者也向丰田总公司环保部提问:“为什么丰田中国子公司的污染物排放信息未能在其网站上公布?”。其答复是“仅在公司内部网络中公布。”笔者认为企业详细的环境信息应不仅是在企业内部公开,而应以开放的心态与公众分享,公众的参与、监督乃至批评都将是企业发展过程中宝贵的财富。
关于日本松下公司一则案例也许可供那些仍存在双重标准的跨国企业借鉴。2005年欧盟的《关于在电子电气设备中限制使用某些有害物质指令》(RoHS指令)生效后,松下公司启动了不仅在欧盟境内、而且向全球销售的所有产品也一律不使用特定化学物质的全公司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