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鲵--河流健康的指示物种
大鲵一个长寿命、慢繁殖的顶端捕食者,现存最大的两栖动物,身体大小可达2米,作为“活化石”它们的共同祖先生活在中侏罗纪。目前学界主流认为大鲵属于隐鳃鲵科(Cryptobranchidae)。世界上有3个种的大鲵,分别是美国大鲵、日本大鲵、中国大鲵。
中国大鲵为我国特有的珍稀有尾两栖动物,是世界上体型最大的两栖类物种,而且是现存陆生脊椎动物中最低等的类群之一。
中国大鲵遍及长江中上游、黄河和珠江流域,以及我国中部、南部和西南部的18个省、市、自治区,包括河北、河南、陕西、山西、青海、甘肃 、四川、重庆市、贵州、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和广西壮族自治区;此外。有人推测在云南也有可能有分布。中国大鲵种群数量较多的省份主要有湖南、湖北、陕西和河南。
大鲵·生境
一般生活在幽暗、湍急、清凉的溪流中,要求生存温度25摄氏度以下,对水质和生存环境的要求非常高,是生态系统是否健康的一个有效指示物种。
然而,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由于栖息地的丧失和过度捕捞,中国大鲵野生资源迅速减少,目前野外种群罕见。中国大鲵收录在《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的附录一中,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将它们列为极度濒危物种,在我国列为二级保护动物。此外,中国大鲵在商业养殖场中却被过度储存,也有不少通过放流留存于野外环境中。这种养殖以及放流是否影响野外种群以及维持野外种群的数量,则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观测。
在前期调查的基础上(在春天的茶园里寻找正在消失的娃娃鱼),绿驼铃和英国伦敦动物学会(英文缩写ZSL)于2021年共同发起“甘肃省中国大鲵保护可扩展模式开发”项目,并按相关规定进行了活动备案。项目将调查大鲵的养殖方式、贸易网络、贸易对大鲵种群的潜在影响;进行社区问卷调查,了解大鲵的过去和现在所面临的的威胁;开展社区宣传和教育,建立社区组织保护大鲵,恢复生态系统;并开发甘肃省大鲵保护的可扩展模式。
更多信息请扫码关注大鲵保护项目公众号和网站 giantsalamanders.cn。